由黃久恩醫師發佈 · 2018年6月17日 ·
《人終將孤獨地死去》即使幾個大宗教都賦予獨處正面的意涵,
現在社會,獨自一人常衍生出負面的意涵,這種概念讓我們努力填塞社交行事曆,
忙碌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,電話越常響起,感覺自己越了不起。維持忙碌也讓我們抽離現實。
有問題不想解決,約朋友出來吃飯,只要腦子裡充滿愉悅的聊天內容,就不用掛念問題了。
另外、社會壓力也讓我們覺得獨處不是善用時間的方式。
所以我們對獨處感到不安,習慣了混亂、噪音與永無止盡的活動。這些聲音掩蓋了自己身體的需求,
讓我們到了夜裏,大腦依舊停不下來而造成失眠,忽略照顧自己的結果,甚至產生了許多自律失調的症狀。
即使每個人都會面對的「死亡」,也是絕對是孤獨的。在有生之年,花時間練習獨處,
無論是「冥想」或是「正念」,亦或在獨處時反省自己的目標、注意自己的感受、為未來設定目標、甚至想想「死後去哪裡」。
「一個有準備的人生,是比較完整的人生」
如果我們能在「活得好好時,就開始考慮死亡」,學會孤獨,學習在有生之年「道謝、道愛、道歉」,不要到臨終前才補救,是不是能讓自己的「臨終旅程」更加祥和安寧。